讓乘客的行程暖心又安心 福州公交集團“品質公交、智慧公交”建設再升級
近日,福州公交集團正式上線公交車IP實時對講通話功能,根據司機駕駛行為和道路突發狀況,可通過系統后臺向駕駛員發送簡短語音提醒,或展開實時對講,對不安全駕駛行為及時踩下“剎車”,實現駕駛行為實時糾偏和現場應急指揮。
今年以來,市公交集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、市黨代會精神,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在市國資委、市交通局及市交投集團、市道運中心指導下,該集團“品質公交、智慧公交”建設取得新進展,特別是信息化應用持續“上新”,先后引進天邁智能調度監控系統、云總線系統等新科技新設備,為公交安全駕駛上了多重“保險”。
織密技防“天羅地網”
打造公交安管“天眼”
近年來,福州公交集團大力推行智能化、信息化管理,成立了智能調度指揮中心,并于今年新上線了天邁智能調度監控系統,與漢納森云總線系統等新科技一起為公交行車安全筑起多重“防護墻”。
據公交集團安服部副經理鄭劍介紹,和原來的調度系統相比,新的天邁系統視頻更清晰、平臺內存更高,監控類別與內容更多,包括后端的智能調度“大腦”和前端的視頻監控“耳目”。
以監控硬件設備為例,新系統增加了2個高清廣角探頭,全車內外增至9個探頭,分別對應車輛行駛前方、左右車身、倒車、上下車門、車廂前后部以及駕駛座頂部。“這次新增的是左側后視和駕駛艙頂部監控探頭,以前這些地方都是監控盲區,9個探頭基本能達到對車輛外周側、車廂內駕乘人員及事件的全方位、全過程監控,便于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和違規駕駛行為進行取證和回放。”鄭劍說。
第二重監控,來自駕駛員前方的“黑盒子”——云總線主動防疲勞系統。記者看到,“黑盒子”有1個全角度攝像頭,用于拍攝及識別車內駕駛員精神狀態,并作出實時判斷和預警。發現駕駛員有閉眼、頻繁眨眼、打哈欠、抽煙、接打電話等違規行為,系統會自動向后方監控平臺發出彈窗預警信息,以便管理人員及時介入進行提醒和處置。
“這兩個系統,分別對顯見性違規和駕駛員細微神態進行監控,防患于未然,相當于給公交行車安全上了雙重保險。”鄭劍介紹。
大數據“神器”,離不開人的賦予。集團建立中心和各直屬車隊(分公司)兩級監控網絡。智調中心今年起配備了一支24小時值班的GPS監控隊伍,每天不間斷抽查全公司50%在線運營車輛,對營運途中各種顯見性違規行為進行監控、記錄。各直屬車隊(分公司)當日則對各自所轄運營車輛數實施100%抽查。
今年以來,智調監控中心通過平臺發現各類違紀及不文明行為7707輛次,并按流程及時通報給相關職能部門,集團安全服務管理部接收到信息后,先后下發了27期通告給各基層車隊,要求其立即教育約談涉事駕駛員,于當月末造冊上報處理結果。
“以前光靠基層干部上路巡查,事后還要查證駕駛員身份和違章事實,缺乏時效性,司機的記憶也會出現偏差,現在有大數據‘神器’固定證據,對司機的處理較為及時,在證據面前司機也心服口服。”鄭劍說,多種高科技在線盯防,也提高了駕駛員安全意識,違章違紀行為大幅下降。
據悉,下一階段,公交集團將深入推進駕駛員“精神狀態識別”“駕駛行為AI分析”等安全管理創新功能,對駕駛行為進行評估和分析生成獨立行為畫像,并為每名駕駛員建立駕駛操作行為數據庫,對駕駛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,提升其文明安全操作水平。
新開13條線路
培育“叫得響”的特色公交
“聽說我們學校有公交車直達了,媽媽放心了許多,我放學也能很快到家了。”“上下學路上花費的時間大大減少,再也不用擔心雨天踩進泥坑。”說起校門口新開通的地鐵接駁26號專線,福州商貿職業中專學校的學生們叫好不已。
福州商貿職業中專學校今年搬到倉山區城門鎮浚邊村,鄉間道路狹窄,學生上學要坐地鐵到三角埕站或城門站,換乘公交到石步村,再步行1.2公里到學校。為妥善解決師生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,公交集團開通了地鐵接駁26號專線,從學校出發,途經三角埕、城門等站,并根據師生出行特點認真編排作業計劃,做到早晚高峰不間斷發車。目前,地鐵接駁26號專線日均客流量約500人次,實現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。
位于104國道旁的馬尾區馬尾鎮朏頭村,村民日常出行主要靠179路、530路和532路公交車,由于首末班時間限制,村里的孩子上學不便,村民希望延長公交線路營運時間。
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馬尾區委區政府召集區交通局會同市公交集團進行專項研究布置,工作人員深入現場調研,結合村民日常出行特點、線路走向及距離學校遠近,最終確定延長530路營運時間。福州公交集團多方協調抽調駕駛員增援530路,根據孩子上下學時間點,重新編排線路作業計劃,于12月16日起將530路首班車時間提前至6:20,末班車時間延后至19:30,基本覆蓋村民日常出行活動時間。
公交集團還根據智調平臺的大數據,精準導出每條線路高峰和平峰時段,分門別類,對6條日均上萬人次的大客流線路縮短高峰發車間隔,對日均1000人次以下的線路進行整合優化,力爭所有運營線路取得經濟和社會效益“雙豐收”。
今年以來,公交集團新辟13條公交線路,優化23條線路,更新260輛純電動公交車(含康馳新巴士公司100輛)。新辟線路中,既有加強公交地鐵接駁的25號、26號專線,也有往返城鄉助力鄉村旅游的180區間專線,有方便北三環、閩侯等遠郊地區通勤需求的通勤快線,還有4條為迎接世遺大會開辟的閩都文化“流動窗口”7686專線。這些特色公交以優質、精準的服務,詮釋著“品質公交”的民生內涵。
為老服務暖人心
“靜音行動”展文明
今年5月27日,市公交集團170路閩AYC308車駕駛員郭金安接到一個電話,是他經常搭載的一位老太太的家人打來的。原來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癥,經常迷糊走失,郭師傅每次都力所能及幫忙。這次家屬根據隨身定位,發現老人再次走失在快安公交站附近,又向郭師傅求助。
郭師傅推算,應該是同事的車輛,便推遲了發車時間,等待后車進場,果然看見老人在車上。郭師傅立刻聯系老人的家屬到桂山站等待,還為老人買了礦泉水、面包等。從郭師傅車上接到老人,家屬連聲道謝。
老齡化社會,老年人成為公交出行的重要人群。市公交集團常態化開展“關愛老人五步走”行動,要求司機落實“耐心等待上車、熱情疏導讓座、判斷老人坐穩扶好、提醒老人到站下車、觀察老人安全下車”5個步驟,下屬12條線路、30輛公交車張貼暖心提示,“請您不用跑,我會在等您”,讓公交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慢下來。
公交集團還在先進線路K1路上打造了示范清靜車廂,在車廂內粘貼“文明出行 清靜你我”“手機不外放、車廂不飲食”等文明提示語和宣傳漫畫,降低車載電視視頻音量,并組織志愿者隨車行動,對手機聲音外放的乘客予以勸阻。
對服務質量常抓不懈,公交集團重點加強到站不停、開車打手機、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等專項整治活動,開展“打造精品網紅公交 獻禮建黨一百周年”文明服務競賽活動,設立員工“委屈獎”,以點帶面,帶動一線駕乘人員養成良好的崗位習慣,有效提高員工服務意識。